东方经济网

当教育基于互联网 学习方式“数字海啸”正在到来

2013-08-05 17:38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当教育基于互联网之后——

  学习方式的“数字海啸”正在到来  

  大学视频公开课成为大学生们的“新宠”。人民视觉  

  近几年来,一场有关“教育模式”的“大变革”似乎正悄悄地在全球蔓延开来。

  2007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办了可汗学院,利用视频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手段,2300多部教学视频吸引了全球5600万中小学生观看,创造了一台电脑与上万学生对话的“教育神话”。

  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的研究生水平的人工智能课程放在网上,吸引了1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注册收看;2012年4月,斯坦福又有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平台,与普林斯顿、密歇根大学等33所一流大学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不到一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人数突破234万……

  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发布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我国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高调”加入。

  而在中国,变革也在进行,大学视频公开课、大学资源共享课、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视频课程”学习,正逐渐变得可视,学习也正因互联网而改变。至此,有人预言,教学模式变革的一场“数字海啸”即将来临……

  事实真的如此吗?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两期关注一场由于新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当一切“基于网络”,学习自然也不能例外

  不管你是否承认,学习和教育,这两件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学习似乎不再受到身份的限制。学习著名高校的课程,聆听著名学者的教诲,已经不会再因身份的限制而难以实现。只要你有一台电脑和不那么慢的网速,就可以打破大学的围墙,感受高水平大学的氛围。这是大学视频公开课和大学资源共享课带来的可能。

  个性化的学习也逐渐成为可能。地铁里、公车上,在医院候诊时、在超市排队结账时,拿出手机,看一个几分钟的“微课程”,从插花到厨艺,学习不再只是教室里的事,也不再需要一整块专门的时间完成。

  教学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在某些高校,在线学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已被采用,教师将课程的知识点、教案、作业等内容放在网上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堂成为组织讨论和释疑解惑的场所。

  多年前,比尔·盖茨曾预言:“以后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授课内容,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的大学都强。”或许,这一预言正在成为可能。

  来看一组数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5.64亿,手机网民达4.2亿人。

  如果你觉得数据过于抽象的话,请仔细观察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网络购物、订票、娱乐,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网络表达情绪,抒发心情;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网络获取即时信息、阅读,甚至社交。走到哪里,首先要问一问,“这里有WiFi吗?密码是多少?”

  “基于网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学习,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尽管教育的变革客观上永远无法赶上文化领域变革得那么迅捷,但是,就在网上观影、网上阅览、网上评论、网上写作逐渐风生水起的时候,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的改变,终究还是来了。

  “学习”在改变,“个性化”将成为可能

  提及学习,你首先想到什么?是快乐的吗?是充满个性化的吗?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吗?

  来看看我国目前一些高校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尽如人意的种种表现:

  每每到学期选课时,学生们几乎都会遭遇到这样的尴尬——选不上喜欢的课。尽管自主选课已经令学习变得相对自由,但选自己心仪的课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常常是“奢侈品”,想选课,有的要靠“秒杀”,按时间先后排序;有的拼运气,随机筛选;有的比绩点,成绩好的同学优先。总之,要想每个人都选上想选的课程,实为不易。

  上课时也会有不理想的状况发生:一些学生走进课堂时,脑子里还是“零”,没有预习、没有期待、更没有疑问,带着空空的脑袋来上课,反正知道老师会“灌输”,一旦老师留出时间给同学们提问,能举手提出问题的人寥寥可数。而老师讲课时,学生们在下面玩电脑、看手机的也绝不在少数。等到考试前,找来笔记抄一抄,突击复习一下,一门课程就顺利通过了。如此学习,不仅没有激发学生课下的主动性,而且尽管师生见面相对频繁,但高质量的互动却十分有限。

  当然,不尽如人意的,还远远不只这些。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许多对大学向往、却碍于各种原因无法进入“象牙塔”的学习者,只能对着大学望“门”兴叹;许多高校希望为学生提供跨校选课的机会,但由于技术和机制的限制,选其他学校心仪老师的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只能是个美丽的梦想;一些已经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再想学习,却往往碍于无法拿出整块的时间,而遗憾作罢……

  但,这一切正在逐步发生着改变。

  随着在线教育在全球萌芽、生长,以往学习过程中的不可能正逐步变为可能:“具有交互功能的开放式的在线学习方式,使全球各地不同人群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了可能。”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这样描述。大规模开放性特点,使得它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并且学习通过网上完成,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不再受到身份和时空的限制。这些优势为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创造了条件。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伟
相关文章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jvbao#sw2008.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