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济网

熊建:山寨建筑,山鸡何日变凤凰?

2013-09-27 13:32    来源:海外网      字号:

  著名欧洲城镇建了不少社区。类似的报道并不鲜见,评论焦点无外乎批评中国建筑没有自己的特色,缺乏创新,热衷山寨,云云。

  看看我们国内的建筑,山寨现象确实存在。比如,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大楼、南京雨花区政府大楼、上海闵行区法院、温岭市玉环县法院等,都是美国白宫的“克隆兄弟”。

  为何在一些城市,山寨建筑比比皆是?

  从经济学角度讲,需求催生供给。当中国人的物质需求从温饱进入了小康,精神上的需求也随之升级,开始瞄准融入世界、追求自信,但是处于供给端的本土设计力量、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市场只好提供山寨建筑。

  这就好像在二三线城市的商场里,女子试穿衣服,售货员会说:穿着可显洋气。而在北京上海,女子试衣,售货员通常会称:穿着可显大气。

  一个洋气,一个大气,透露出不同消费阶段的消费需求。追求洋气,意味着尚处于刚从温饱过渡到小康水平,迫切想要得到外界的肯定,刻意向外界靠拢;而追求大气,则是需求升级的表现,不再唯外人标准是瞻,我有我的特点,我不随波逐流。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国人的审美品味相较于过去30年有了长足的提高,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抄袭而来的山寨货,我们需要更多“中国原创”的高端产品能自信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是创新“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培养。

  事实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建设,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山寨”是避不开的,只是程度轻重之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山寨”也蕴涵着创新的基因。说白了,就是模仿,就是学习。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不会抄的,把人家的故事生吞活剥,把人家的人物照本临摹,不中不西,行之不远。会抄的,学习人家构思的过程,琢磨人家的人物特点,总结出规律,再结合中国特色创作,这就走出了模仿,变成了创新,实现了超越。

  更进一步看,在全球化影响巨大的今天,网络信息无比通畅,很少有人能说自己的设计完全不受他人作品的影响。其实,外国也有不少“中式建筑”,也会从中国建筑风格样式中汲取灵感。比如,哥本哈根大学宿舍的设计灵感就是来自中国福建的土楼。

  总之,山寨阶段是过渡性的,只有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在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路上不断前行,才能把善于模仿并进而创新的人才和企业留下,才能产生属于我们自己的高端大气中国范儿的建筑,才能彻底淘汰毫无创新可言的“白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小镇”,才能让山鸡飞上枝头变成凤凰。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伟
相关文章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jvbao#sw2008.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