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济网

王文玉:小议魏文亮的相声《武坠子》

2013-07-03 14:23    来源:北方网      字号:

  《武坠子》是一段传统相声,过去有些位相声前辈也不时表演,现在观众比较熟悉的可能是闫笑儒、尹寿山二位老先生的这段节目了,因为中央电台和天津电台经常播放,其实当年常宝霆、白全福二位老师也经常演出此段,观众反响也相当强烈,可惜这些位前辈或作古多年、或息演舞台,目前这个段子的最佳表演者,我以为魏文亮先生是不二人选,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

  魏先生已年逾七旬,在舞台上活跃了六十多年,这样的老演员在全国来讲也屈指可数了,特别令人赞叹的是,他自登台以来直到今天,一直受到广大观众欢迎。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他的艺术好。观众对演员喜欢,有感情,所以鲜花、掌声总是陪伴着演员。不过,这得有个前题,就是您的玩意儿得打动观众,台上得站得住脚,一旦您的玩意儿观众摇脑袋了,掌声鲜花就再也听不到看不见了。从这点上看,似乎观众又很无情,所谓“艺尽人缘散”。怨观众吗?不能,因为这是真情实理,任何人也奈何不得。

  但是一个演员若始终大红大紫,基本上有一个共同条件:天才加勤奋。

  众人尽知,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就魏先生来说,可算是四功兼具,在每一功上都有着出色表演,因为他天赋条件好,他的脑海可能形成了一个相声网络,大脑似乎由相声细胞组成,所以在相声演员中,他的“活路”最宽,传统活也罢,新段子也罢,改编整理的也罢,可以说要哪儿有哪儿,这就是天分使然,不过,光有天分不行,“拼搏勤奋”是他几十年来不曾动摇的坚强信念。初学相声,当然得跟师父一句一句地学,几年以后,也就是十多岁时,他就懂得不抱门户之见,遍学名家之道,因此,他能汲取各家之长,使之融会贯通,再化为自己的东西,把这些东西呈现在舞台上,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其实,许多相声名家的表演都有自家之长,就以《武坠子》而论,闫笑儒、尹寿山和常宝霆、白全福四位老师各有各味儿,闫老师那种特殊的声调,听来就可令人喷饭,过去的老演员,有几位的发音就跟一般人不同,是独有的,比如刘宝瑞、刘奎珍、张宝如、史文翰等,给观众印象极深。所以闫、尹二位的《武坠子》另有风味,但是这个段子的前半部分还是要比较正规的学一两段河南坠子的,这就是要显示演员的学唱功底了,常宝霆老师有时学一段坠子男演员大老黑的《徐元直走马荐诸葛》,而魏老师学的是程玉兰,她和乔清秀、董桂枝,并称坠子三大派,程派声腔细腻婉约,缠绵绯恻,最擅悲段子,因为魏先生看过程玉兰老师的演出,又精心揣摩程腔,于是在段子中学唱了一段《小寡妇上坟》,这段唱酷似程玉兰,被内外行所折服,我认为,相声中“美”的成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至于段子后半部分的学唱《武坠子》,则又是一种表现手法,即以揣摩表演为主,以“包袱”迭出取胜,火炽热烈,满台生辉,在观众极度兴奋中结束表演,确实收到了“豹尾”之功。看魏先生的《武坠子》真可为产是极大的艺术享受。

  魏先生在台湾演出的《武坠子》,第一炮就打响了,经主办方要求,连续演出七场,演出效果之强烈,观众由衷之赞美,近年很少出现。岛内外同仁和广大观众对魏先生的艺术造诣给予了极度的评价。

  在这里有必要再读一读王佩元先生,佩元先生出身曲艺世家,自幼学艺,后拜相声名家常宝霆先生为师,是常先生入室弟子,得师亲传,捧逗俱佳,王先生也从艺半个多世纪了,是名符其实的老演员了。近年表演以捧哏为主,常贵田对他颇为倚重,这次和魏先生合作《武坠子》的表演二位合作默契,在这个片断中王先生既充“伴奏员”,又要翻包袱,出力不小,红花虽艳,绿叶也鲜,老二位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本文作者为相声名家王文玉)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伟
相关文章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jvbao#sw2008.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