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济网

刘志勤:抗日剧不能拿“人格国格”娱乐

2013-07-03 14:07    来源:环球网      字号:

  近日有消息称,有关部门将对有过度娱乐化的抗日电视剧的播出提出限播的规定,这个消息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人们期望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明确“过度娱乐化”的标准,特别是何为“过度”,何为正好,最好举出一两个例子供大家对照,以便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但是,这个要求看来不太容易满足。

  笔者认为,在任何涉及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除了要充分反映战争的政治性质以外,战争的血腥和残酷是无法回避的内容,参与战争人士的善与恶,聪明和愚蠢,机敏和愚钝都是好的战争片不可或缺的元素。除了这些,幽默或者称之为娱乐性质的内容早就成为成功的战争片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些幽默或娱乐内容没有影响到人们对战争残酷性的判断,更不会误导人们对侵略者残暴本性的认识。国际上有许多成功的充满娱乐特色的战争片,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最令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典型影片是法国著名影星布尔维尔和菲奈斯合拍的反映反对德国纳粹侵略的影片《虎口脱险》,把严肃和娱乐完美地结合,其中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层出不穷,至今仍然是这类影片的经典之作,深受世界各国影迷的喜爱,并创造了法国历史上票房之最。但是没有法国机构对这些影视片的过度娱乐化提出批评,更不会提出限播、禁播的建议。即使在德国本土,这类影视剧也受到公众的欢迎,没有人因为影片对德国纳粹的辛辣讽刺提出异议或反对。

  在中国过去的战争影视剧中,带有娱乐成分的情节和内容并不少见,其中最著名的应当有《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影片中就有许多“娱乐”成分,当然这些也没有因此冲淡了影片的教育意义,更没有误导年轻一代对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的认识。相反,由于有这些“娱乐”内容的存在,加深了人们对战争的仇恨和对和平的期盼。

  笔者认为,我们更应当关注目前在抗日剧中普遍存在的另一种不好的倾向:借嘴骂人,指桑骂槐。我们无法容忍在一些反映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中,借日本人的嘴臭骂中国人,有的语言之恶毒、下流,真是不堪入耳,有时甚至让人怀疑:这些语言是中国编剧写的吗?是中国导演制作的吗?难道他们听了这些咒骂中国人的脏话毒语,他们能心安理得?在不少抗日剧中,都有日本军人咒骂中国人的内容,并且有越来越泛滥,越来越张狂的趋势:借日本人的嘴骂中国人是猪,是狗,是劣等人种,恨不得统统杀光,等等,越骂越新鲜,越骂越离谱。这绝不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这种刺耳的谩骂是对中国人、中国国格的再次伤害,却没有被主管部门审查发现,几乎天天充斥在荧屏之上。人们在观看抗日剧的同时,却要听着敌手对我们同胞的咒骂,真是令人愤怒,令人匪夷所思。尤其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这些所谓抗日影视剧中,出现大量的汉奸流氓,他们下跪、求饶、言行下作恶心,内心卑鄙龌龊。我们知道,世界各国都有民族败类,都有出卖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小人,但是这些人在这些国家的影视片中只是零星点缀,没有给予那种中国自虐式的自我鞭笞。一方面是借外人骂中国人,另一方面又剔骨般的揭露中国的汉奸的丑恶,这种鲜明的对照真是对人类良知的拷问。当我们观看这些抗日剧时,我们愤怒的不只是日本侵略者的无耻,同时也在质问编剧编导和所谓审查官员的中国人的尊严何在?可以设想一下,当电影院中一半是中国观众,一半是日本观众在看完这种“痛骂”中国人的影视剧时,谁会带着胜利者的满足离开剧场?这种借敌手的嘴谩骂自己民族,丑化自己的同胞的蠢事在欧洲和美国的战争片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尽管出现过纳粹咒骂犹太人的语言,但都是点到即止,没有突破人类民族自尊的底线。而中国有些抗日剧或反映国内内战的影视剧则没有这种底线:借日本人的嘴骂中国人,借国民党人的嘴臭骂共产党,早就应当引起关注。因为任其泛滥,只会增加历史误会,将真正误导年轻一代,使他们无法客观地、历史地、准确地看待自己民族的历史。

  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是永远存在的,不可能被其它所取代。正确利用“娱乐”元素增加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影响力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但是决不能拿我们的祖宗尊严来娱乐,更不能让敌手借用电视剧这个难得的战场肆意诋毁中国人的人格和国格。人格和国格,是不容被“娱乐”和丑化的底线。(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伟
相关文章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jvbao#sw2008.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