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济网

武剑飞|2023. 当代中国山水画名家笔墨品鉴展

2022-12-06 13:23    来源:中网资讯      字号:

  【中网资讯书画】孔子有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美与人心之美互通交融,心中情致、世间风雅,莫不盛集于山水之中。中国山水画寄托对天、地、人的认识及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古以“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蕴含着很高的东方哲学与美学理念;当代的山水画从文人雅士自娱的小天地,迈向讴歌新时代、新气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大境界。当今中国画坛在兼容并包的美术生态下,山水画创作的空间进一步拓展,观念、表达等愈发多元,山水画画坛呈现出缤纷多彩的面貌,名家辈出。

  将于2023年1月8日——11日在北京上方美术馆隆重举办的,臻美大境——当代中国山水画名家笔墨品鉴展,作品的遴选将以坚守中国传统水墨的“气韵、意境、笔墨”为前提,融入当代审美,彰显时代精神,力图呈现中国传统山水精神在当代多元艺术语境下的价值重构与图式嬗变,充分展现艺术家在不同语境下的思考与应对。

  本次展览也不止于展,更本着一种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聚焦中国当代山水画,深入思考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创作的一系列新课题。邀约山水画创作的前辈、中坚、新秀共聚一堂,践行李可染先生“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号召,以至臻至美的画面展现画家胸有千壑的大境界大胸怀,共襄一场好山好水的雅会。

  

李宝林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美协河山会名誉会长

  

李庚 李可染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

  

  

  武剑飞,祖籍山西太原。1962年出生于哈尔滨市。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十大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重彩国际联合创始人,新世纪国际书画交流展览委员会主席,中国职业画家协会副主席,亚洲艺术科学院中国重彩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比利时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高级顾问,2022年第九届国际潮商大会艺术顾问,敦煌文化艺术创作委员会名誉主席。2003年起担任当代中国出版社、《中国美术》杂志、《亚洲艺术》杂志、《21世纪亚洲书画艺术博览》大型画集总编辑,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1993年起先后在黑龙江、辽宁、北京、广东、安徽、香港以及俄罗斯、菲律宾、荷兰、日本等国家地区举办个人画展30余次。曾荣获北京《中国书画新秀作品展》二等奖;《北京市美展》三等奖;荷兰《东方国际美术展》优秀奖;《全国获奖艺术家博览会》艺术金奖;《当代中国乡村田园画展》银奖;《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特别荣誉奖;泰国“亚洲杰出贡献奖”;法国巴黎中国画家作品展“评委特别奖”;《第十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十大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称号。《水墨广东~艺术博览会》水墨艺术成就奖;获得中原美术学院、中原美术馆颁发“终身艺术成就奖”。作品被中南海,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北京市政协,首都博物馆,哈尔滨博物馆,营口博物馆,广州图书馆,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北京公司,瑞士鹰星保险集团收藏。出版个人画集十余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对外新闻周刊《北京周报》(6种外文版),《意大利侨报》《世界日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读卖新闻》《中非日报》《国画家》《美术界》《西班牙新华报》《波兰环球周报》《菲律宾侨报》等全球百余家媒体以中文、英文、西班牙、法文、德文、日文、韩文、俄文报道。

  

中国画为什么需要色彩和当代性

  文/武剑飞

  我们基于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两个要素为依据,在历经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变迁,从丹青、重彩、水墨、工笔重彩、中国画一路走来似乎停顿了,又要思考如何走下去?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画的方向感有些模糊不清。

  

  中国画是我们现在的称谓,传统风格的“中国画”和倾向于“水墨” 或者 “彩墨” 之脉的变革之后,多种称谓均以各种形式化的观念表现,予之成为画家们的实践之路。当然,依照时代多元顺序以此类推,自从林风眠是第一个将色彩引入水墨之时,将水墨与其他色彩作为平行色融入中国画创作,延伸到中国画系统与学术体系之后,改革中国画的潮流一直没有停止,徐悲鸿、黄永玉的彩墨启初也是饱受保守派的争议。九十年代后,丁绍光、蒋铁峰的云南重彩画在欧美一炮走红,在中国画坛的确产生了波动,但是云南重彩画在国内并不受待见(中国业内人士认为是装饰画)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重彩画或者说云南重彩画的世界影响力。在广东以石虎为代表的重彩艺术,以图腾、神话为代表的史诗般的大型重彩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震撼,更有湖北周绍华为代表的重彩艺术群落,让我们重新认识重彩艺术始终是探索前沿的艺术,画家们乐此不疲。近些年来,重彩艺术活动呼之欲出,喜欢者众。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历了经济科技产业的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条件大大的改善,艺术欣赏习惯也在改变,这种改变也处使画家从长期的笔墨传承转向色彩并思考融入现代绘画的可行性,或将是打开中国画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洋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jvbao#sw2008.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