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济网

在欧洲扩展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是与来自德国的观念的共鸣

2016-08-28 16:35    来源:文化网      字号:

  什么是文学?文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作为结构主义批评思潮的代表人物,托多罗夫体会到法国和整个欧美后现代思潮特别是形式主义诗学的弊端,于是大声疾呼文学危殆,试图重归古典传统以拯救近半个世纪以来法国文学呈现出的濒危处境。在《濒危的文学》一书中,托多罗夫追溯了“文学”这个概念在法语语境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历史,对文学的狭窄概念、中学的文学教育进行了反思,并指出了文学的危机所在。特别是从自身经历出发,批评了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各国文学状况。

  本文摘自《濒危的文学》第五节《从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

  

  《濒危的文学》,【法】茨维坦·托多罗夫著,栾栋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在不同程度上,整个启蒙运动美学是由沙夫兹伯里、维科、鲍姆嘉通、莱辛、康德、热尔曼娜·德·斯塔尔、本雅明·贡斯当所体现的。这种美学维持了不稳定的平衡。一方面,启蒙运动美学与古典理论不同,重心由模仿转向了美,肯定了艺术作品的自律;另一方面,这种美学并非一点也不知道作品与现实的关系:作品帮助人们了解现实,反过来作用于现实。作品始终属于人类共同的世界。在这方面,19世纪初显山露水的浪漫主义美学尚未形成明显的断裂。早期浪漫主义者施莱格尔兄弟、谢林、诺瓦利斯,与斯塔尔夫人、贡斯当比肩而来。在他们看来,艺术一直是一种对于世界的认识。如果说有新东西,那就是他们把价值判断带给了各类不同的认识模式。浪漫主义者认为,通过艺术道路进入的认识,高于科学认识:浪漫美学放弃了理性的共同行为,借助心醉神迷的途径,给一种禁止情理和智力的第二现实留下通道。他们认为第二现实比第一现实更本质或更深刻。可是有必要提醒一下,与之同时,科学的魅力也以令人头晕目眩的方式开始上升;浪漫主义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上几乎没有收到多少积极的反响,这应该并不奇怪。

  在欧洲扩展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是与来自德国的观念的共鸣。这种理论不应只从字面上去理解。举例说吧,人们可以这样看,作为19世纪下半叶代言人的波德莱尔,拒绝把诗看作认识世界的途径,因为他宣称:“诗……不是以真理为目标,它只是它自身。真理展示的各种方式别有所是,且另有所在。真理与诗歌无关。”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小燕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jvbao#sw2008.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