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济网

孙麟:21世纪的乡建中国与历久弥新的乡味世界

2019-02-01 16:27    来源:东方经济网      字号:

  21世纪的乡建中国与历久弥新的乡味世界

  ——“熬吧乡建茶座”谈乡村建设  

  我是一个对农村有感情的人,我投入乡村建设首先出于我喜欢农村。我认为,未来农村将是人类社会的奢侈品。十多年前,我就在湘潭租了几亩田种水稻,一是自己吃,自己享受;二是交流给朋友们品尝。最近这些年,我大多日子就住在乡村,享受着乡村的清新与美好。为了更好地做好乡村建设,我的团队去了英国,去了欧洲,去了以色列,也去了台湾省,最近又去了泰国和日本等地考察现代农业。我们希望找到一条21世纪中国乡村建设之路,一条融合着中国农业发展经验与中国乡土气息的,也吸收世界乡土滋味的乡村建设之路。我们一边思考,一边往前走。我们的团队成员过去都是做企业的,来自不同的领域,但大家对乡村建设充满热情,也满怀信心。比如过几天,我们投资的南县农顺现代农业公司就要揭牌了。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既发展企业、造福农民,也造就现代农业发展新形态,共同为推动乡村建设作出一些新的探索。

  坚守农业生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农业。自古以来,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成了人类生存所需求的食物等生活必需品。中国有古老的农业传统,不但满足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还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变化不大,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现代农业却发展出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道路,生产成本、加工成本、交易成本几乎降低到了极限。相比之下,中国农业已经缺少强有力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粮食、肉类、水果等大宗农产品或相关产品,进口价格已经低于我们的生产成本了。现在,我们用的一些农产品的种子也是从别人那里进口来的。这怎么行呢?我们又怎么办呢?我们这些从事农业产业或农业创投的企业就可能面临两个方向性的考量:一是做多样化的农业,还是做标准化的农业?二是如何保障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性投资呢?欧美的现代农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中国的农业始终坚持从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特点出发,保持着传统农业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现在看来,面对国际农业发展大潮,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是不是要像城市化、工业化那样往前走呢?我认为,中国农业从资源到产品、到需求都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就在于农产品的多样性与需要的丰富性,这也是进口农产品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这种差别也是我们从事农业项目的机会与条件。从本质上说,农业生产不是做一些标准的能量棒,农业的多样性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大家也不能仅仅靠能量棒就能好好生存。如果那样的话,人就成了机器。人不能成为机器。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如果按工业标准做农业,忽视了农业的多样性,也是做不好农业的。中国的农业一直是有机生产、绿色生产、多样性生长。工业化、标准化的乡村建设不会是我们需要的乡村建设,也是不太可能成为中国农业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的方向。坚守农业生产的丰富性、多样性,才可能是中国乡村建设的现实出路与未来选择。

  需要与此相适应的是我们如何通过农业发展,使下乡资本获得产业利润,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下乡资本进一步获得加大农业投资的动力,保障农业与农业投入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资本的正当要求,需要从资本投入、资本收益、资本价值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角度展开实践与研究,才可能有现实的回答。

  应当呵护乡村地标性农产品

  农民天天与土地打交道,是非常清楚土地价值的人,特别是那些能够生产地标性农产品的土地,农民的心里早就有一杆秤。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还有一句话应当是,一方山水滋长一方农产品。比如乡村地标性农产品。湖南洞庭湖边有一个地方的辣椒很有特色,营养很丰富,几年前卖到了200多元一斤,甚至更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原产地水土有特色,面积也不大。后来,辣椒产地范围扩大了,现在一看,遍地都是,又都称之为原产地的辣椒,加上电商的无原则推销,真正原产地的辣椒也不值钱了,只有十几块钱、几块钱一斤了。本来是很好的农产品,现在也不挣钱了。湖南南边的香芋、生姜也可能面临这样的困境。也就是说,我们的乡村有很多非常好的地标性产品,一旦人为扩大范围、扩大产量,就可能丢掉原有地标性产品的价值,甚至变得没有多少价值。打开地图看一看,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相当深刻的。

  很多特色农产品与所生长的水土密切相关。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建立一种机制,将那些能够产出特产的土地价值评估一下,得到一种切合价值应的定价呢?我们应当有土地价值的观念。土地价值很重要。国外的农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动态地保证土地价值得以实现。比如法国拉菲庄园区的地价,每公顷可以卖到400万欧元,而法国也有许多地方的地价比我们的农地还要便宜。如果我们的农村土地能够按其生产价值的差异,给出一个适当的土地价值,又有机制实现土地本身的价值,意义就很大:一是可以让农地交换到更多的资本,二是能够让那些特色农产品,比如特色药材、水果、蔬菜等,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说,应当呵护乡村地标性农产品,土地价值很重要。

  既要尊重下乡资本的利益,更要保障农民的尊严

  这些年里,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农民是土地的主人,不管你去还是不去,他就在那里;不管他外出打工,他漂泊到何方,他依然是土地的主人。现行农业土地制度也规定了,他名下的那块土地的经营决定权在他手上。只是他现在手里没有多少钱,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更好的技术,也就无法利用这块土地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已。尽管如此,那块土地还是他的尊严,凝聚着他对生活的依靠与未来的希望,也凝聚着他生活在乡村的荣誉、地位与价值。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

  所以,推动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资本的介入是必须的,也特别需要资本的投入。现在谁掌握了更多的资本呢?是机构、是企业、是投资人。而且,所有的资本都是追求利润的,无论是民营资本还是国有资本,都要追求利润。现在的问题是,缺少钱的人手上有地,有钱投资的人手上没有地。握有资本的人进入农业,对土地的出价又尽可能地要求低一些,农民对此往往感到无奈,又满怀希望。所以,下乡资本至少要特别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给出一个合理的土地流转价值。现在许多人认为,土地制度需要做改革。但资本介入不可能等到一个完善的土地制度设计出来才开始工作。现行土地制度,也有合理性与必然性,不太可能在短期内都能满足资本的意愿。二是不要做伤害农民的事。现在,农民在与下乡资本交往中,并不是两个平等的主体,农民往往是弱势的一方,但他们才是乡村那片土地的主人。资本下乡,你去帮助他,如果你只按自己的想法改造乡村,你去种水稻、去种花,去搞标准化、产业化,去做一些“穿衣带帽”、“搓澡擦背”的事,你帮他们把什么都做好了,却不去问他到底需要什么,他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就可能是对农民不尊重,就不是把农民当主人对待。结果很可能会伤害农民,伤害农民的尊严,你也可能因此而失去投资效益。这方面,许多人是有教训的。三是资本要推动文明发展,应当保持慈悲心。资本一旦失去了慈悲心,不好的事就可能会发生。在现行土地制度下,推动乡村振兴要很好地落地,就一定要以农民为主体。资本下乡既要利益,也要帮助农民。资本下乡推动农业发展,不是去剥削农民,也不是去掠夺农村资源,那才可能获得最好的资本收益。四是帮助农民提高消费能力。资本下乡,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能力去消费了,自然就撬动了农村的消费需求,也会不断推动农村消费转型与升级,提高消费水平与层级。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洋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jvbao#sw2008.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5